怎样才算是一位真正将热爱融入生命的球迷呢?
2020年国际足联颁奖典礼上,捧起年度最佳球迷奖杯的弗朗西斯卡·达席尔瓦,或许能给我们最温暖的答案。
这位来自巴西累西腓体育的忠实拥趸,在2016年遭遇失业后,连搭乘公交的钱都成了奢望。但为了不错过心爱球队的每一场比赛,从2017年开始,他选择用双脚丈量64公里的热爱之路,徒步前往主场观赛。
64公里的跋涉,单程就要耗去11个小时,但达席尔瓦始终带着微笑前行。无论是细雨绵绵还是烈日当空,他都如约出现在看台上,用最朴实的方式守护着心中的火焰。
如果说达席尔瓦的故事像一束温暖的阳光,那么保加利亚曼联球迷马林·列维季科夫的传奇,则如同一首写满坚持的诗篇,让人眼眶发热。
1963年,马林出生在多瑙河畔一个只有2.2万人的小镇。受父亲影响,他从小就与足球结缘,更将一颗心完全交给了曼联。
1999年欧冠决赛那晚,当曼联在落后中逆风翻盘时,马林对着电视屏许下心愿:"如果曼联能赢,我就把名字改成'曼彻斯特联'。"这个承诺,他用了十五年去兑现。
后来的故事,成了时光里最动人的童话。
但马林的改名之路,远比足球场上的逆转更艰难。即便保加利亚已告别共产主义十年,一个普通人想用西方俱乐部的名字,依然像要摘下天上的星星。
36岁的马林没有退缩。他向律师提出请求时,得到的回答是"不行"。但他依然笑着,白天在建筑工地打零工,晚上回家照顾收养的流浪猫——那些以曼联球星命名的毛孩子,从里奥到鲁尼,成了全镇最温暖的风景。
十五年里,他先是被拒"不能使用全球商标",后来法官妥协让他用"曼彻斯特"作名,却不肯登记"联队"为姓。
"我要的是完整的名字,是刻在心里的热爱!"马林在法庭上这样说。他的坚持,让"联队"最终成了身份证上的别名,但他依然在等那个完整的名字。
有人想用他的故事赚钱,他却摇摇头:"我不能从心爱的俱乐部身上获利。"2011年,他终于踏上老特拉福德的草坪,见到了同胞贝尔巴托夫,那一刻,他像个孩子般哭了。
2014年,为了表达决心,他把曼联队徽纹在了额头。同年,他在东正教堂受洗,终于拥有了完整的名字:"曼彻斯特联·兹德拉夫科夫·列维季科夫"。"至少上帝会认得真正的我,"他说这话时,眼里闪着光。
后来的日子有些艰难,母亲因新冠离开,工作也越来越少。但每当他抚摸额头的队徽,或看着那些以球星命名的猫咪,心里就充满了温暖。
今年周一,62岁的马林安详地离开了。他的故事被《卫报》记录下来,不是因为遗憾,而是因为那份永不熄灭的热爱。
马林的故事还在继续。在红魔球迷心中,他永远是那个带着微笑、额头上闪着队徽光芒的温暖身影。已经有球迷提议,在本周末的双红会前,为他举行一场默哀仪式——因为真正的热爱,永远不会结束。
公ZH:梁正的森林